倫敦一家環保智庫的研究表明,中國投資4900億美元建造更多燃煤電廠最終回報可能十分有限,因為當前中國能源需求增速減緩,清潔能源擠占了煤炭的地位,建造如此規模的煤電廠,結果可能是“供過于求”。
總部位于倫敦的智庫碳追蹤計劃(Carbon Tracker Initiative)在報告中指出,7月,中國煤炭發電達895千兆瓦,實際利用率不到一半,更糟糕的是,同時還有205千兆瓦的產能在建。
IEA 在9月公布的報告中也傳遞出類似觀點。IEA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對煤炭能源的投資可能過剩,也反映出發電廠并未響應政府減少環境污染的意愿。上周,中國中部江西省剛剛發生在建電廠工程事故,導致74名工人死亡,事故初步原因被查明為施工方刻意趕工期所致。而事發電廠在建中的冷缺塔設計高度達156米,相當于50層大樓高度,其裝機容量可見一斑。在一個中西部農業省份修建如此大規模的電力設施,可謂是煤電行業產能過剩的縮影。
彭博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規模達到46.9千兆瓦,反映出中國政府為兌現巴黎氣候大會承諾做出的努力。FX678注:中國政府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承諾中國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達峰值。不過,盡管做出巨大努力,煤炭也依舊是中國最主要的供能來源之一。
倫敦研究公司North Square Blue Oak Ltd.分析師Tian Miao指出,陷入困境的煤電行業會降低投資者的回報。產能利用率下降和相對較高的煤炭價格使這個行業面臨著不斷虧損風險。
碳追蹤公司稱,即使發電量每年增長超過4%,且假設煤電廠產能利用率不超過45%,也要到2020年才需要額外的煤炭發電廠投入使用。而電力市場重組和煤炭價格影響下,已有的煤電廠到2020年也將面臨財務壓力,難以還清積欠債們。
碳追蹤公司負責人 James Leaton在聲明中稱,有證據表明,中國煤發電量猛增,而替代能源的增長率能達到“十三五”計劃降低電力需求增長的目標。他認為,這對押注中國需求將在未來支撐動力煤海運市場的出口商來說,是個壞消息。
上一條:沒有啦!
下一條:核電大國的中國到底有多少座核電站? |
![]() |